《南方+》2023年8月18日报道
立秋已过,珠海天气依旧火热,恰似这座城市干事创业的热情。
8月18日,由珠海市人民政府指导,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珠海市招商署主办的2023珠海科技产业生态大会举办,共吸引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招商引资企业、本土重点企业等200余家单位参加。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陈一立院长发言
本次大会设政策推介、现场签约、资源发布等多个环节,多领域展示科技赋能产业及城市发展成效,为存量高企加油鼓劲,为做大“分母项”、培育高企扩群增量提振信心。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环节相互支撑。珠海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条,瞄准的正是生态。
在珠海,创新驱动正在成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助力珠海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科技创新,是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珠海便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凭借百万奖金轰动全国,吸引了大量人才来珠创新创业。自此,创新就铭刻在珠海的基因里。
近年来,珠海抢抓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着力在产业科技融合上下功夫,走出一条以产业牵引科技、以科技支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珠海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中发力,实施产业立柱、招商引资、土地整备、园区提升、强核赋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坚行动”。
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重点产业项目在珠海扎根发展,一批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珠海“产业森林”雏形初现,呈现出大项目顶天立地、开枝散叶,小项目铺天盖地、如雨后春笋的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66.14亿元,同比增长5.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6%,两者增速位居珠三角第二、第三位。
“4+3”现代化产业集群总体增长9.4%,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7.4%。高新技术企业达2308家,专精特新企业71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8家,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珠海科技产业生态大会上,珠海市政府副市长李翀表示,“珠海将坚定不移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产业生态,为广大企业更好、更大、更快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在政策推介环节,相关部门围绕珠海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人才政策以及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情况进行推介。
当下,珠海正加快构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以发展跨境物流为核心,带动内地与港澳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创新流快速融合发展。
接下来,珠海还将大力支持“港澳总部经济+开放人才+珠海产业载体”协同发展模式,吸引港澳企业家来珠建立总部基地、销售中心、研发机构,并聚集一批港澳科技企业在珠海创新创业。
国有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珠海正通过激活国有资本,融入产业创新生态,唤醒城市经济活力。
近两年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与格力集团、华发集团、大横琴集团等三大国企开展紧密的科技合作,华发集团实施“科技+”战略,大横琴集团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等产业,格力集团则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格局。
本次大会上,市科技创新局与格力、华发、大横琴三大国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党建共建、产业招商联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等七大重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推动创新资源及要素的流动配置。
“科技创新是珠海经济特区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华发集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华发科技产业集团副董事长陈宏良介绍,近年来,华发集团全力支持控股的各类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目前已培育了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以投促引,也是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为珠海引进更多创新主体的关键一招。
以华发集团为例,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投资各类优质创新企业近400家,投资支持珠海冠宇、炬芯科技、高凌信息、纳睿雷达等本地高科技企业53家,为珠海导入高景、爱旭、京东方、芯潮流、普米斯等“硬核科技”企业63家。
除了唤醒国有资本活跃度,社会资本的活力也需要充分激发。
珠海建立了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市场化融资支持体系。2022年,珠海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总规模由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至4000万元。2022年至2023年6月底,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的合作银行增加至21家,累计新增科技信贷额8.95亿元,信贷规模放大倍数超过22倍。
会上,市科技创新局与中行、建行、中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党建共建、科技信贷、企业培育、创新创业活动四大重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珠海科技金融有效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珠海也吸引了港澳投资机构的目光。香港X基金合伙人陈晓信也参与了此次大会,“投资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落地场景。珠海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方面具有优势,我们计划将投资企业引到珠海,推动项目落地或协同发展。”
近两年,5.0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的热词。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5.0产业新空间“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五大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按照规划,这样的超级工厂,珠海要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让科创型中小企业用“毛坯的价格”享受“顶装的配置”。
就在两个月前,宁德时代子公司先阳新能源与珠海高新区签约,投资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基地。珠海先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何鑫介绍,“我们对厂房的要求比较特殊,珠海能根据企业需要定制化建设5.0产业新空间,整个项目建设和使用方式都是按照我们提出的需求。”
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对实验场地及设备的需求日益凸显。
今年初,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珠海云”顺利入泊母港。“珠海云”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下称“南方海洋实验室”)主持建造,该实验室为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5月19日,由南方海洋实验室打造的蓝海科技产业园举行开工仪式,未来将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
“一个良好的生态,对科技创新十分重要。”南方海洋实验室党委书记刘梅说,“这些年珠海创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珠海出台了十分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在珠海潜心研究。”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正在通过“科研+产业+资本”的聚合创新模式,重点布局一批技术创新转化平台、创新中试平台以及企业孵化器。
“我们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珠海营商环境优渥,有着有效的政策配套,政府对人才、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提高了对人才聚集的吸引力。”该研究院院长陈一立说。
目前,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累计引进超过20个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培育近百家创新型科技企业落户珠海。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谁能抓住科技产业创新变革的时代脉搏,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
面向未来,珠海的产业正在向“高”攀登,向“新”而行。
------------------------------------
来源丨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