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先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深具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新型研发机构。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愿景目标
全文
全文
科研中心
新闻中心
23
24
25

ZIATER丨张基亮:突破核心技术,致力于超分子离子液体专利技术应用

来源:珠海先进院
作者:麦洁仪
日期:2021年08月12日

 

【编者按】

2017年7月7日,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珠海先进院始终肩负着科研创新的使命和担当。四年岁月,成果丰硕,这都离不开每一位ZIATER的努力和付出。从今天起,我们将发掘这些与珠海先进院同呼吸、共发展、创未来的科技工作者们,讲述他们的科研逐梦之旅以及精彩的人生故事。


张基亮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中心研究员,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要从事天然离子液体(低共熔熔融盐)萃取鱼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自乳化离子油的开发及应用等研究。

截止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投递核心科研论文九篇;申请国家专利十余项;参与多个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珠海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等。

 

~~~~~~~~~~~~~~~~~~~~~~~~~~~~~~

 

离子液体——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

 

珠海先进院生物材料中心主任张嘉恒教授深耕此领域已有10余年,他是国内为数不多利用超分子技术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的生物科学家。他发现,通过对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进行升级,摒弃了人工合成的方法,使用天然的植物成分进行制备,开创了纯天然来源的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既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又可以作为绿色、高效的萃取剂,其具有可调谐的水油溶解性,解决了功效原料溶解难、渗透难、吸收难这三大问题。

 


天然来源离子液体的设计与制备

 

拥有专利技术只是迈出了一小步,离研发、生产成为一款可上市销售的化妆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攻克离子液体应用于化妆品的重重难关

 

珠海先进院生物材料中心张基亮博士接受挑战,希望踏着前辈的脚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然而,有了前人的经验和指引,并不代表科研之路便是坦途。张基亮选择对“天然离子液体(低共熔熔融盐)萃取鱼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难关接踵而至:鱼籽作为天然原材料是否可行?如何对原料进行加工萃取处理?萃取物是否具有良好的活性成分?功效成分能否通过安全性、分子水平、细胞层面、组织层面、人体功效等多方面的有效测评?萃取液又能否通过化妆品法规中的相应检测……

 

 

他日以继夜潜心研究,在哪儿失败就在那里爬起,在哪儿取得阶段性成果就继续勇往直前,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利用天然原料合成天然绿色环境友好的低共熔溶剂(DES),利用其可以对鱼籽多肽进行高效的萃取,萃取液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酪氨酸酶抑制率和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正常人皮肤细胞HaCaT增殖活性以及人皮肤癌细胞A431抑制生长的作用。同时,他通过研究发现,此萃取液易于被皮肤吸收、成分天然,功效比其它同类产品更优异。

 

通过技术攻关,张基亮充分掌握了其中技术关键点和核心技术,围绕此项目先后申请了三项专利以及以第一作者身份向SCI期刊Journal of Dairy Science、Food Chemistry一区投递两篇科研论文。他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更希望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他利用相关技术开发化妆产品,目前已成功打样4款化妆品,包括鱼籽多肽面膜,鱼籽精华爽肤水,鱼籽多肽精华和鱼籽精华眼霜。

 

 

作为生物材料中心生物组组长,张基亮除了专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外,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其它项目并指导团队工作。经过团队的合力,不少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基于离子液体技术萃取芦荟皮和芦荟发酵工程”项目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对芦荟废料进行二次提取和加工利用,大大提高企业材料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此外,团队在对担杆镇的海洋资源进行科技研发,目前在藻蓝蛋白提取、胶原蛋白生产、小球藻粉开发和海藻多糖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不服输”是科研路上的“破冰之刀”

一周工作6天,甚至7天,这是张基亮的科研生活常态。

 

在珠海先进院,他不仅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同时还要教学生、带团队;他不仅需要做科学实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还需及时与企业探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良科研技术。

 

 

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研究的道路上,张基亮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从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张基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博、期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2019年再到珠海先进院做博士后研究。他参与过多个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黑龙江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重大项目、珠海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投递核心论文九篇,申请国家专利十余项。

 

这样的工作状态下一干就是七年多,张基亮却乐此不疲。问及工作是否一帆风顺,他马上摇头。“以前试过科研成果出不来,人很受打击,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但是'不服输'的个性加上不断反思,最后战胜了一切”。一次次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他坦言,“现在再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是我的不二之选”。

 

支撑张基亮继续在科研路上越走越远的,还有来自全球各地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们的力量。2016年哈佛医学院的短期访问之旅让张基亮结交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做科研的朋友。至今,他们还保持着紧密联系,或交流学术经验,或探讨前沿科技,或互相鼓励打气……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思想碰撞,生动地诠释着什么是“科学无国界”。

 

被科研事业“耽误”的民谣歌手

 

听过张基亮的歌声,看过他弹吉他的模样,相信你会跟笔者有一致的想法——他可能是一个被科研工作耽误的民谣歌手。

 

张基亮从小热爱唱歌,五年前开始自学吉他,可能由于天生拥有良好的音乐细胞,没学多久,就已经掌握弹吉他的要领,并能自弹自唱。弹唱功底一点不输专业歌手。只要心血来潮,他会即兴演奏,一个人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灰姑娘》、《斑马、斑马》……都是他心中至爱,有时他在做研究时也忍不住哼上几句。

 

除了科研工作,还有一项任务是张基亮每天必须坚持完成的——1000个俯卧撑。他说,做俯卧撑不仅能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自己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冥想来观察内心,让思路更清晰、头脑更清醒。

 

 

Ideal are like the stars——we never reach them, but like mariners, we chart our course by them.

理想就像是星星,我们永远无法到达,但是我们像水手一样,可以用它们指引航程。

 

最后,让我们通过视频深入了解张基亮博士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精彩在片尾,切勿错过~

 

 

文丨麦洁仪;图、视频丨麦洁仪、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