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科学解读信息。
科学素质是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科协科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科学素质以“四科两能力”来衡量,即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十三五”期末,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0.56%。在我省,去年4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2.79%。
根据《规划》,我国“十四五”时期将推动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升,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同时,鼓励和支持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创建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高科普基础设施覆盖面。
为此,《规划》从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部署“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其中,针对网络上科普信息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规划》提出,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依托权威专家队伍,探索建立科普信息科学性审查机制。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批驳伪科学和谣言信息,净化网络科普生态。同时,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及时响应社会热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科学解读信息,提升公众认知能力,做好舆论引导。
在强化科普能力建设方面,《规划》明确了要构建全媒体科学传播矩阵,引导中央、地方及行业主要新闻媒体参与科普创作与报道,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科普品牌栏目。同时,持续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科普数字化应用示范场景。
市场化发展道路是科普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广东,包括正佳集团、长隆集团等在内的一批企业不断加大科普投入,探索科普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也提出,推动组建广东科普集团,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去年10月起施行的《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则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企业利用社会资本整合科普资源和创新要素、开展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推动科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在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方面,《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
例如,《规划》提出,要推进科普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科普机构,并且鼓励建立科普园区和企业联盟。
同时,引导各类科普机构开展科普展览、影视、书刊、动漫、玩具、游戏及科普旅游产品、科普新媒体等开发、应用与推广,鼓励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搭建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促进科普公益性和市场化协同发展。
科普要“从娃娃抓起”。
如何让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科学启蒙,提升科学素养?《规划》从多个角度明确了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举措。例如,遴选一批优秀科普工作者以及符合学校需求的科普基地,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自主选聘为科技辅导员或合作机构,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同时,加大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和精品科普课程的开发,切实增强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丰富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
此外,我国还将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素材来源:南方+
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