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探索奥秘。2023年,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开创“博士科创课堂”,邀请院内资深博士科研人员组成博士科普团队,结合时下科技热点及自身研究方向,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中医药、光学、生物材料、基因工程、生态环保等多元主题的“科学+”特色课程,以理论授课+实物展示+动手实操+游戏互动等形式进行,旨在打造珠海市具有影响力的科普教育品牌项目。
自2023年10月起至12月底,“博士科创课堂” 坚持每周走进校园,以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作为科创教育示范点,为学生带去好玩有趣又干货满满的科创类特色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几个月以来精彩时刻吧!
视频精彩回顾
珠海先进院“博士科创课堂”2023:点亮孩子科学梦--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 (ziat.ac.cn)
ZIAT科创+
,赞
1
01 初探药食同源+DIY中药标本作品
陈婉玲
科研人员、博士
课程从介绍中医药的历史发展出发,让同学们建立起对中医药的兴趣,通过观看科普视频加深对此了解,接着延伸至药食同源的起源,深入认识“药食同源”,引导学生通过摸、闻、看,全面认识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并了解其功效,介绍国家对于药食同源的相关政策及行业情况。
在主讲老师及助教老师的指导下,两个同学为一组,发挥创意和合力精神,利用9款不同药食同源物质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陈博士在活动过程中强调,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传统中药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
动手时刻
成果展示
02 认识我们身体的免疫“部队”
课程首先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介绍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机理,包括:1.免疫识别:边防部队发出敌人“入侵”警报;2.免疫细胞聚集:应急部队集结“抵抗入侵之敌”;3.免疫清除:特种部队“清除入侵之敌”。接着,再介绍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关系。以新冠病毒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病毒是如何引起我们生病的,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抵抗病毒的?
03 太阳能技术应用与展望
徐 林
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据相关资料统计,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上的能量能够达到17万亿千瓦,是当前世界一年能源消耗量的3.5万倍。与日益枯竭、不可再生并且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的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更加高效、持久、无污染;与风力、水力相比,太阳能受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同时覆盖面更广。另外,课程再详细介绍太阳能在不同领域应用技术与展望。
04 可存取电能的“银行”:燃料电池技术
王璟乐
燃料电池技术代表了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对于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本课程旨在介绍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种类、应用场景以及与其它技术耦合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和能源技术的兴趣。除此之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到燃料电池技术展望和未来设想,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
最后,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分别对太阳能风力发电机、手摇发电机、手摇发电灯、风力发电小车等动力装置进行组装,并测试运行。
05 探索小小单原子的大大能量之旅
王天萍
单原子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催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在有机合成、环境治理、能源转换、生物医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主要介绍单原子材料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场景等知识,使学生对纳米材料及单原子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能源技术、环境治理的兴趣。
06 初探新能源——动力电池
沈耿哲
课程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发展的新能源电池的种类,以及这些电池存在的优缺点,让学生们对新能源电池有个整体的认识。再介绍新能源电池目前的应用和未来的前景,包括电解液的发展,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以及未来新能源电池的使用领域等。
07 被忽视的“宝藏”——生物质
梁一宁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能的高效开发利用,对解决能源、生态环境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质资源的概念、利用现状、应用技术等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生物质资源及其在环境和能源领域的作用,培养学生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以及对新能源科学技术的兴趣。
少年自强不息,科技报国,勇攀高峰
本学期最后一节课临近结束,麦老师作学期总结发言及新年寄语。她希望同学们通过“博士科创课堂”的学习,能够不断提升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同学们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成为栋梁之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接着,科普工作人员为每一位同学精心准备了一份科创小礼物,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康快乐、自信阳光。
梁一宁博士对本学期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嘉奖,以资鼓励。
最后,教室内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以这种简单又真挚的方式感谢博士团队在这学期带来的精彩课程以及难忘的学习时光。
珠海先进院“博士科创课堂”将科学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以科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触手可及的实践机会,在激发兴趣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助力学子科技创新能力挖掘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让科普和创新真正走进校园,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作出贡献。